亡羊补牢,未为迟也《楚策》
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《秦策》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《赵策》
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《燕策》
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《齐策》
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已者容《赵策》
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《燕策》
一、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
【百步穿杨】(百发百中):能射中百步以外目标的杨树叶。形容射击准确,每次都命中目标。后世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,绝不落空。
二、《战国策·秦策》
【比比皆是】(秦策一):到处都是,形容为数很多。
【侧目而谈】(秦策一):斜着眼睛看人,指心存畏惧,不敢正视。也指愤怒或不满地看。
【抵掌而淡】(秦策一):抵掌:鼓掌、击掌,形容无拘无束地畅谈,气氛欢洽。
【前倨后恭】(秦策一):倨:傲慢,怠慢。光前傲慢而后来恭敬,前后态度不一样。常指人势利。
【曾参杀人】(秦策二):曾参:孔子的学生,向来以孝贤出名。比喻流言传播得广,也会让人相信。
【两虎相斗】(秦策二):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之间的争斗。
【远交近攻】(秦策三):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。这是战国时秦国用以吞并六国,建立统一王朝的一种外交策略。后也指一种为人处世的手段。
【积少成多】(秦策四):积累少量的东西,能成为巨大的数量。
【未路之难】(秦策五):未路:最后一段路,走最后一段路很困难。比喻保持晚节不容易。也比喻做事情越接近成功,工作越艰巨。
【悬梁刺股】(《汉书》(秦策一):因怕困倦影响学习,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,用锥子刺大腿。形容勤奋苦读。
三、《战国策·齐策》
【安步当车】(齐策一):用慢步行走当作坐车。
【吠非其主】(齐策一):狗专向不是它主人的人叫,比喻人各为其主,为主人做事。
【毂击肩摩】(齐策一):车碰着车,肩摩着肩形容行人车马来往拥挤。
【挥汗成雨】(齐策一):原形容人多拥挤。后也形容因天热或劳动等出汗多。
【接袂成帷】(齐策一):袂:衣袖;帷:帷幕,衣襟可以连接成帷幕。形容城市繁华,人口从多。
【门庭若市】(齐策一):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集市一样。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。现形容来的人极多。
【以一当十】(齐策一):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。比喻军队以寡敌众,勇敢善战。
【战无不胜】(齐策二):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。形容力量强大百战百胜。或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【画蛇添足】(齐策二):比喻多此一举,弄巧成拙。
【比肩而立】(齐策三):肩靠着肩站立,比喻距离很近。
【不自量力】(齐策三):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。
【布衣之交】(齐策三):平民之间交往的友谊,亦指显贵者与平民的交往。
【随踵而至】(齐策三):一个跟着一个。形容来得人很多,连绵不断。
【直言不讳】(齐策四):有话直说,无所忌讳。
【狡兔三窟】(齐策四):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。比喻藏身的地方多,便于逃避灾祸。
【归真反璞】(齐策四):指除去外饰,恢复其本来面目。
【高枕而卧】(齐策四):指垫高枕头安然睡觉,比喻无所顾虑。
【扶老携幼】(齐策四):搀着老人,领着小孩。多形容某些欢迎、投奔、逃亡等吻合,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。
【寝不安席】(齐策五):睡觉时不能安于枕席,指有心事而睡不着觉。
【折冲尊俎】(齐策五):冲:古时用以冲去敌城的战车;折冲:挫败敌人;尊俎:酒器和放肉的祭器,借指宴席。原指在宴席上运用策略制胜对方。后也泛指外交谈判。
四、《战国策·楚策》
【心旌摇曳】(楚策一):旌:古代的一种旗帜,心神像旗帜一样摇摆不定。形容情思起伏,不能自持。
【被坚执锐】(楚策一):身穿锐甲,手拿兵器,形容全副武装投入战斗。
【狐假虎威】(楚策一):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。比喻倚仗别【人的势力来欺压或吓唬人。
【桂薪珠米】(楚策三):薪贵如桂,米贵如珠,形容物价昂贵。
【食玉炊桂】(楚策三):指吃的东西像玉器一样贵重,燃烧的同桂木一样珍贵。形容物价昂贵,生活艰苦。
【见兔顾犬】(楚策四):看到野兔,就回头唤狗去追捕。比喻事态紧急,但及时想办法还来得及。
【峻阪盐车】(楚策四):阪:指山坡。形容老人年迈,难负责任。
【亡羊补牢】(楚策四):丢失了羊,就补修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差错,及时设法补救,以免继续受损失。
【与世无事】(楚策四):跟世人没有争执。形容不慕名利,超然达观的处世态度。
五、《战国策·赵策》
【前事不忘,后世之师】(赵策一):师:榜样、借鉴。记住以往的经验教训,可以为以后的事作借鉴。
【胡服骑射】(赵策二):原指学胡人的服饰装束,练习骑马射箭。后比喻政治文化改革措施。
【不可同曰而语】(赵策二):不能同时谈论。形容事物之间差异很大,两者不能相提并论。
【不遗余力】(赵策三):不留下一点剩余的力量。
【弹弓之地】(赵策三):弹弓所用的泥丸、石丸或铁丸。比喻地方很小。
【天崩地坼】(赵策三):坼:开裂。天坍塌,地开裂。比喻重大事变。也形容倒塌或爆炸声音的强烈。
【交浅言深】(赵策四):交浅:交往不深,关系不很密切。指对交往不多的人谈心里话。
六、《战国策·魏策》
【高枕无忧】(魏策一):比喻认为太平无事,无忧无虑。或者放松警惕,麻痹大意。
【积羽沉舟】(魏策一):羽毛虽然很轻盈,但积聚多了也能使船沉没。比喻积聚小祸患社会铸成大祸。
【四分五裂】(魏策一):分裂成很多块。形容分散、破碎、不完整。
【冠盖相望】(魏策四):头载礼帽的官吏坐在有逢子的车上,车子络绎不绝,相互隔得很近,谁都看得清清楚楚。形容使者和官吏来往不断。
【南辕北辙】(魏策四):辕:车前驾牲畜的横木,引申指车;辙:车轮滚过的痕迹,引申为道路。意思是本想往南,而车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。
【白虹贯日】(魏策四):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。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,就会引起这种天像的变化。
七、《战国策·韩策》
【鸡口牛后】(韩策一):宁可做鸡的嘴巴,也不作牛的屁股。比喻宁可在小范围内做主,也不愿在大范围内受支配。
【井中求火】(韩策三):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头,达不到目的。
八、《战国策·燕策》
【转祸为福】(燕策一):把灾害变为幸福。比喻把坏事变成好事。
【同甘共苦】(燕策一):甘:甜,指欢乐。一同享受幸福,一起担当苦难。形容同欢乐,共患难。
【千金市骨】(燕策一):市:买。比喻求贤若渴。
【尺寸之功】(燕策一):指微小的功劳。
【长驱直入】(燕策二):指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顺利前进。
【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】(燕策二):持:争持、对抗。比喻双方相争,两败俱伤,却使第三者得利。
【无可奈何】(燕策三):指不得已,没有办法。
【图穷七见】(燕策三):穷:极点;见:显露。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,终于露出了真相。
【痛入骨髓】(燕策三):指痛到骨髓里。形容极度伤心或痛恨。
【肝肠寸断】(燕策三):形容极其悲痛、难受。
1、南辕北辙
魏王想攻打赵国,季梁劝他说:“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,告诉我说:‘我要去楚国。‘我问他:‘你要去楚国,为什么要向北呢?’他说:‘我的马好。’
我说:‘您的马虽然好,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!’他又说:‘我的路费很充足。’我说:‘你的路费虽然多,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!‘他又说:’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。'他不知道方向错了,赶路的条件越好,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。
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,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,依仗自己国家强大,军队精锐,而去攻打邯郸,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,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,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,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!”
2、唐雎不辱使命
秦始皇二十二年(前225年),秦国灭掉魏国之后,想以“易地”之名占领安陵国。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,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。当时,靠近秦国的韩国、魏国相继灭亡,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、燕、齐、楚,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,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,奄奄待毙。
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,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。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。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,是秦君的故伎。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,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,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。
3、惊弓之鸟
战国时,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。有一天,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,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。更羸对魏王说:“大王,我可以不用箭,只要拉一下弓,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。”“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?”魏王问。更羸说道:“可以。”
说话间,有雁从东方飞来。当雁飞近时,只见更羸举起弓,不用箭,拉了一下弦,随着“咚”的一声响,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。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,连声说:“真有这样的事情!”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。
更羸对魏王讲:“没什么,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。”“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?”魏王更加奇怪了。更羸继续对魏王说:“这只大雁飞得慢,叫得悲。”
更羸接着讲:“,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。伤口在作痛,还没有好,它心里又害怕。当听到弓弦声响后,害怕再次被箭射中,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。一使劲,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,疼痛难忍,再也飞不动了,就从空中掉了下来。”
4、不翼而飞
战国时,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,一连攻了十七个月,也攻不下城池。王稽非常烦恼,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:“你如果犒赏部下,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,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。”
王稽不耐烦地说:“我是统帅,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,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。”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,他继续说道:你这样讲不太对。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,有的可行,有的就不可行。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,独断专行,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。
我听说,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,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;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,就能把木槌弄弯;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,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,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。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。因此,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!
可是,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。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,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,秦王很是恼怒,就把王稽处死了。
5、反璞归真
战国中期,齐宣王召见士人颜斶。面见齐宣王的时候,不知道是颜斶走路速度太慢还是齐宣王性子太急了,总之齐宣王很强势地对颜斶说:“颜斶,快点走过来啊。”
当然,颜斶既然肯来见齐宣王就是为了能让齐宣王重用自己,过上后文所说的“吃饭有肉,行路有车”的生活,但当齐宣王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,瞬间,颜斶心理发生了变化,他感到尊严受到了挑战,而在他来这里谋功名的时候,是不准备付出尊严这个代价的。
于是颜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回应,他定住脚步,毫不相让地说:“大王,还是请您走过来吧。”
这时候朝堂上的众位大臣按捺不住了,纷纷指责颜斶,这些人毕竟吃着齐宣王的俸禄,正所谓吃人的嘴短啊,怎能不帮主子说话呢?可叹!这些人的才能未必不如颜斶,却为了利益出卖了自己的人之初,即本性的善良。
看看这些人的嘴脸,颜斶心下一片冰凉:如果自己做了齐宣王的臣子,就要和这些人为伍,像狗一样为人驱使,虽然可以过上“吃饭有肉,行路有车”的生活,又怎能弥补内心滴血的痛苦呢?想到这里,颜斶心中豁然开朗,再无疑虑。
颜斶先是给齐宣王讲了一番“尧舜禹汤”尊重士人的治国大道理,齐宣王此时也看出颜斶对功名利禄一副无所谓的态度,说话“先生长,先生短”的客气了很多——既然人家不愿意做自己的奴才,当然就不能以对待奴才的态度对待人家。
但齐宣王还是用话提醒颜斶说:“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,我将以上等宴席招待您,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,妻子儿女也能穿上华贵的衣服。”
这话听起来很客气,用意却很阴险,实际上是威胁说:“你颜斶视功名利禄如粪土,那你吃什么啊?有上等宴席吃么?出门有车么?即便你不为自己着想,难道也不为妻子儿女着想么,跟着我混,你的家人生活也会不一样哦!”
颜斶岂能听不出齐宣王的弦外之音,但齐宣王的毕竟说的也是心里话,颜斶也诚恳地对齐宣王说:我颜斶是一个乡野士人,如果追求利禄富贵,就如同一块璞中的美玉,破璞而出,被工匠雕琢,虽然地位尊贵,但是他的精神、本质已经受到了伤害,我希望回到家乡。
晚点吃饭权当吃肉,悠闲散步权当乘车(安步当车),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,这才是玉的快乐啊!希望大王能够成全我,让我‘返璞而归真’吧!
(颜斶在这里只是讲一个道理,并非通过把自己比作美玉说明自己才能卓著)说完,颜斶起身辞谢而去,再不回头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战国策
《战国策》中关于劝谏的文言文,莫过于赵策中的《触龙说赵太后》了。
赵太后新用事,秦急攻之。赵氏求救于齐,齐曰:“必以长安君为质,兵乃出。”太后不肯,大臣强谏。太后明谓左右:“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,老妇必唾其面。”
左师触龙言:愿见太后。太后盛气而揖之。入而徐趋,至而自谢,曰:“老臣病足,曾不能疾走,不得见久矣。窃自恕,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,故愿望见太后。”太后曰:“老妇恃辇而行。”曰:“日食饮得无衰乎?”曰:“恃粥耳。”曰:“老臣今者殊不欲食,乃自强步,日三四里,少益耆食,和于身。”太后曰:“老妇不能。”太后之色少解。
左师公曰:“老臣贱息舒祺,最少,不肖;而臣衰,窃爱怜之。愿令得补黑衣之数,以卫王宫。没死以闻。”太后曰:“敬诺。年几何矣?”对曰:“十五岁矣。虽少,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。”太后曰: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”对曰:“甚于妇人。”太后笑曰:“妇人异甚。”对曰:“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。”曰:“君过矣!不若长安君之甚。”左师公曰: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媪之送燕后也,持其踵,为之泣,念悲其远也,亦哀之矣。已行,非弗思也,祭祀必祝之,祝曰:‘必勿使反。’岂非计久长,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?”太后曰:“然。”
左师公曰:“今三世以前,至于赵之为赵,赵王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”曰:“无有。”曰:“微独赵,诸侯有在者乎?”曰:“老妇不闻也。”“此其近者祸及身,远者及其子孙。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?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,而封之以膏腴之地,多予之重器,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,—旦山陵崩,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?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,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。”太后曰:“诺,恣君之所使之。”
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,质于齐,齐兵乃出。
子义闻之曰:“人主之子也、骨肉之亲也,犹不能恃无功之尊、无劳之奉,已守金玉之重也,而况人臣乎。”
哪有这样的话啊
- 上一篇:《明史.列传十七》翻译
- 下一篇:《水浒传》里鲁智深的师傅为什么说他“杀人放火不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