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文如下:
《孔子家语第四卷六本第十五》
子夏问于孔子曰:“颜回之为人奚若?”子曰:“回之信贤于丘。”曰:“子贡之为人奚若?”子曰:“赐之敏贤于丘。”曰:“子路之为人奚若?”子曰:“由之勇贤于丘。”曰:“子张之为人奚若?”子曰:“师之庄贤于丘。”子夏避席而问曰:“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?”
子曰:“居,吾语汝,夫回能信而不能反,反谓反信也,君子言不必信,唯义所在耳赐能敏而不能诎,言人虽辨敏亦宜有屈折时也,由能勇而不能怯,师能庄而不能同,言人虽矜庄亦当有和同时也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,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。”
释义:
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:“颜回的为人怎样?”孔子回答:“颜回的仁义比我强。”子夏又问孔子:“子贡的为人怎么样?”孔子回答:“子贡的口才在我之上。”子夏接着问:“子路的为人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子路的勇敢是我所不能。”
子夏再问:“子张的为人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子张的庄重是我所不及。”子夏越听越糊涂说:“既然他们都比你强,那么他们为什么都愿意拜你为师呢?”孔子说:“颜回仁义但不懂得变通;子贡口才好但不够谦虚;子路勇敢但不懂得退让;子张虽然庄重但与人和不来。
他们为人的优点虽然是我不能及的,但是他们的缺点我是没有的,所以都愿意拜我为师,跟我学习。”
扩展资料
反映的哲学道理:
天下没有完美的学生,也没有完美的子女或部属。如何激发潜能,使优点长处得以发挥,并改进缺点,弥补短处,才是教导者的责任。 教育的效果,从某个角度讲,取决于教师自己呈现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教师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,就取决于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并给孩子展示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这就是“以人育人”。
创作背景:
孔子是最知名的老师,天下的许多英才都千里迢迢地拜他为师。有一天,孔子收了一个新的学生,叫子夏。子夏看到孔子后,非常吃惊,因为孔子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,论相貌,并不英俊潇洒;论身材,也不壮硕;论谈吐或聪明,也只是普通而已。
子夏就想:“我的老师是天下最有名的良师,可是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呀!会不会是传言太过头呢?”子夏又反观自己的同学,个个几乎都是人中的龙凤,有许多人身材相貌比老师英武得多,还有一些谈吐和聪明也不输给老师。
子夏想着:“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这些人既已比老师优秀,又何必从各个国家千里迢迢、翻山越岭地来追随老师呢?”有一天,他实在忍不住了,就跑去找老师,问个明白。他跪在老师的身边,急切地提出问题。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故事。
孔子尊师
公元前521年春,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,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,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“礼制”学识的好机会,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,与宫敬叔同行。到达京都的第二天,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。正在书写《道德经》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,赶忙放下手中刀笔,整顿衣冠出迎。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、精神矍铄的老人,料想便是老子,急趋向前,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。进入大厅后,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。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,孔子离座回答:“我学识浅薄,对古代的‘礼制’一无所知,特地向老师请教。”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,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。
回到鲁国后,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。孔子说:“老子博古通今,通礼乐之源,明道德之归,确实是我的好老师。”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,他说:“鸟儿,我知道它能飞;鱼儿,我知道它能游;野兽,我知道它能跑。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,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,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。至于龙,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。老子,其犹龙邪!”
毛泽东的读书故事suweijie - BY - 2007-4-8 12:26:00几十年来,毛主席一直很忙,可他总是挤出时间,哪怕是分分秒秒,也要用来看书学习。他的中南海故居,简直是书天书地,卧室的书架上,办公桌、饭桌、茶几上,到处都是书,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,也全都被书占领了。
为了读书,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。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,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。游泳上来后,顾不上休息,就又捧起了书本。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,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。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《昭明文选》和其他一些书刊,就是利用这时间,今天看一点,明天看一点,断断续续看完的。
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,常常带一箱子书。途中列车震荡颠簸,他全然不顾,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,一手按着书页,阅读不辍。到了外地,同在北京一样,床上、办公桌上、茶几上、饭桌上都摆放着书,一有空闲就看起来。
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,仍不废阅读。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《鲁迅全集》及其他许多书刊。
有一次,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,医生不准他看书。他难过地说,我一辈子爱读书,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,叫我躺在这里,整天就是吃饭、睡觉,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!工作人员不得已,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,他这才高兴地笑了。
认真地学,反复地读
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、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。他在《读韩昌黎诗文全集》时,除少数篇章外,都一篇篇仔细琢磨,认真钻研,从词汇、句读、章节到全文意义,哪一方面也不放过。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,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。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等小说,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,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。他看过的《红楼梦》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。一部《昭明文选》,他上学时读,五十年代读,六十年代读,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。他批注的版本,现存的就有三种。杰克·伦敦的“饿狼式”读书法读书方法是很重要的,
只要自己要学,都能学好。
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。少年时,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,第一学期成绩优异,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。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,然后买了几本书,又买了一串红辣椒。每当晚上寒冷时,夜读难耐,他便摘下一颗辣椒,放在嘴里嚼着,直辣得额头冒汗。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。由于苦读书,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。
孔子读《易》至于《损》、《益》,则喟然而叹,子夏避席而问曰:“夫子何为叹?”孔子曰:“夫自损者益,自益者缺,吾是以叹也。”子夏曰:“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?”孔子曰:“否,天之道,成者未尝得久也,夫学者以虚受之,故曰得。苟不知持满,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。昔尧履天子之位,犹允恭以持之,虚静以待下,故百载以逾盛,迄今而益章。昆吾自藏而满意,穷高而不衰,故当时而亏败,迄今而逾恶,是非损益之征与?吾故曰谦也者,致恭以存其位者也。夫丰明而动故能大,苟大则亏矣。吾戒之,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。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是以圣人不敢当盛。升舆而遇三人则下,二人则轼,调其盈虚,故能长久也。”子夏曰:“善,请终身诵之。”(《说苑·敬慎》)
就像在“右坐之器”前面的感慨一样,在这段话中,孔子同样是用“调其盈虚”的道理,说明了何为谦德,和如何保持谦德。“调其盈虚”实际上也就是孔子所谓的“礼乎礼,所以制中也”。因此,如前所述,谦卑礼敬,无非是一个“致中和”罢了。
- 上一篇:《张汤审鼠》主要内容是什么-
- 下一篇:《水浒传》结局是什么?_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