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鸡鸣狗盗”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一些不正当的小伎俩,也指具有这种技能的人。
此典出自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。
平原君收养门客的消息传到秦国。秦昭襄王叹息着对大夫向寿说:“像平原君这么贤明的人,天下罕见!”向寿说:“不过他比起齐国的孟尝君来,还有很大的差距。”秦昭襄王问题:“孟尝君是怎么样的人?”向寿说:“孟尝君田文继承他父亲田婴做了薛公(薛,在山东省滕县东南;田婴封于薛,叫薛公,田文继承他父亲,也叫薛公),就大兴土木,修盖房子,招待天下豪杰。凡是前去投奔他的人,他全部都收留。他自己吃、喝、穿戴跟住处,跟大伙儿一样。孟尝君的家当就这么快花完了。门客的饭食,当然也不能再像先前那样丰富了。听说有一天晚上,有个客人见了那种饭菜,心里不高兴。碰巧他看见孟尝君独自一个人在上边吃。他想主人吃的一定是山珍海味。这个人就大发脾气,扔下筷子,愤怒地说:“岂有此理!我干什么到这儿来吃这种东西?”孟尝君连忙拦住他,端着自己的饭菜让他瞧。原来主人吃的东西和他一样,他叹了口气,说:“孟尝君这么真心诚意地待我,我还起疑心,我简直是个小人,还有什么脸在这儿住着呢?”说完,他就拔出宝剑,自杀了。可是平原君呢?放纵着女人欺负瘸子,答应了人家的请求,还舍不得把她治罪。直到门客慢慢地散了,这才去给人家道歉,这不是已经晚了吗?”
秦昭襄王说:“我非常喜欢像孟尝君这样的人,怎样才能把孟尝君请到秦国来呢?”向寿说:“这并不难。要是大王能够打发自己的子弟去齐国做抵押,然后请孟尝君到这儿来,我想齐国是会答应的。等到孟尝君到了这儿,大王拜他为丞相,齐国当然也不好意思不拜咱们的人当齐国的相国。这样,秦国跟齐国联合起来,要打算收服诸侯,事情可就容易得多了。”于是秦昭襄王就打发自己的兄弟泾阳君到齐国去做抵押,请孟尝君到秦国来。
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,孟尝君和泾阳君交上了朋友。齐宣王在公元前301年死了,他的独生子即位,就是齐闵王。齐闵王不敢得罪秦国,只好派孟尝君到秦国去。后来有一个大臣对齐闵王说:“大王既然诚心跟秦国结交,何必把泾阳君留着做抵押呢?”于是齐闵王就把泾阳君送走了。
孟尝君带着众门客,一块儿到咸阳去。秦昭襄王亲自迎接他。他见孟尝君威风凛凛,仪表不凡,不禁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。两个人说了一些彼此敬仰的话。孟尝君奉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袍子,作为见面礼。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,当场就高兴地穿上,向宫里的美人们夸耀。
孟尝君和他的那些门客到咸阳之后,就有一批秦国的大臣怕秦王重用他,背地里商量怎样排挤他。秦王打算选个良辰吉日拜孟尝君当丞相。樗里疾首先反对说:“田文是齐国的贵族,手下的人又多,他当了秦国的丞相,一定会先替齐国打算。如果他仗着他丞相的权力暗中谋害秦国,秦国不就危险了吗?”秦昭襄王说:“那么,还是把他送回去吧!”樗里疾说:“他在这儿已经住了很久了,秦国的事,他差不多全都知道了。怎么能放他走呢?干脆杀掉他,以免留下祸患。”秦昭襄王觉得不能杀,可也不能放,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。
泾阳君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,在齐国的时候,跟孟尝君已经交上了朋友。这会儿一听说秦王要谋害他,就替他想办法。他带了两对玉璧送给秦王最宠爱的燕姬,请她想个办法。燕姬拿手托着下巴,装腔作势地说:“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倒是不难,你把这两对玉璧带回去,别的谢礼我不要,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子就够了。”泾阳君把她的话告诉了孟尝君,孟尝君皱着眉头说:“就只有一件银狐皮袍子,我已经送给秦王了,哪能要回来呢?”当时有个门客说:“三讨不如一偷,我有办法。”于是他就跟管衣库的人做了朋友。
有一天晚上这位门客从狗洞里爬进宫里,找到了衣库去偷那件狐狸皮袍子。他掏出好多钥匙,正要开门的时候,看库的人醒了,咳嗽了一声。那个门客就装狗叫,“汪汪”地叫了两声,看衣库的人就又睡着了。那位门客进了衣库,打开箱子,拿出那件狐狸皮袍子,然后又锁了箱子,关上库房,从狗洞里钻出来。
孟尝君把这件皮袍子送给燕姬。燕姬得了这件宝贝,就甜言蜜语地劝秦王把孟尝君放回去。最后秦王答应了她,发下过关文书,让孟尝君回去。
孟尝君得到了文书,好像“漏网之鱼”,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。他担心秦王反悔,派人来追;又担心把守关口的人刁难他,他就更名改姓,打扮成生意人的样儿。
他的门客中有个专门假造文书的人,巧妙地把过关文书上的名字改了。他们到了函谷关,正赶上半夜。依照秦国的规矩,每天清晨,关口要听到鸡叫的时候才能放人。没办法,他们只好在关里等天亮。
那边樗里疾听说秦王把孟尝君放了,就去朝见秦昭襄王。他说让孟尝君回去,就像“纵虎归山”,将来一定会带来后患。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,立刻派人去追。那追上去的人赶到函谷关,查问守关的人,说:“孟尝君过去了没有?”他说:“没有。”还拿出过关文书让他们瞧,里面果然没有孟尝君的名字。他们才放了心,觉得孟尝君可能还没来到这里。
等了半天,孟尝君还没来,他们有点起疑,就跟守关的人说明了孟尝君的长相,还有他带着的门客的人数、车马的样子。守关的人说:“哦!有,有!他们早就过去了,是第一批过的关。”他们又问题:“你什么时候开的城?我们到这儿,天还黑着呢。难道你半夜就把城门开了吗?”守关人说:“城门是鸡叫时才开的,过了半天,东方才发白。我们还纳闷今天太阳怎么出来得这么晚?”他们哪知道孟尝君的门客之中各色各样的人都有。有会学狗叫的,有会学鸡叫的,还有会假造文书的。孟尝君猜想秦王会派人追来,忽然这些门客里有人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起来。接着一声跟着一声地有好几只公鸡叫着。随后关里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。于是关上的人就开了城门,验过了孟尝君的过关文书,让他们出了关口。
出处:宋·王安石《王文公文集·卷三十三·读孟尝君传》:“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!
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:
齐闵王二十五年,复卒使孟尝君入秦,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。人或说秦昭王曰:“孟尝君贤,而又齐族也,今相秦,必先齐而后秦,秦其危矣。”於是秦昭王乃止。囚孟尝君,谋欲杀之。
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。幸姬曰:“妾愿得君狐白裘。”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,直千金,天下无双,入秦献之昭王,更无他裘。
孟尝君患之,遍问客,莫能对。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,曰:“臣能得狐白裘。”乃夜为狗,以入秦宫臧中,取所献狐白裘至,以献秦王幸姬。幸姬为言昭王,昭王释孟尝君。
孟尝君得出,即驰去,更封传,变名姓以出关。夜半至函谷关。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,求之已去,即使人驰传逐之。
孟尝君至关,关法鸡鸣而出客,孟尝君恐追至,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,而鸡齐鸣,遂发传出。
出如食顷,秦追果至关,已后孟尝君出,乃还。始孟尝君列此二人於宾客,宾客尽羞之,及孟尝君有秦难,卒此二人拔之。自是之后,客皆服。
史记中对他们的行为是称赞的。
但是一般情况下,鸡鸣是微不足道的本领,狗盗是不好的行为,所以,人们用这个成语的时候也就用了这种贬义的意思。
齐孟尝君。
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载: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,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。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。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,孟得以逃回齐。
具体:
战国时候,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,号称宾客三千。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,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,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。
有一次,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。
秦昭王将他留下,想让他当相国。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,只好留下来。不久,大臣们劝秦王说:“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,他出身王族,在齐国有封地,有家人,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?”秦昭王觉得有理,便改变了主意,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,只等找个借口杀掉。
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,只要妃子说一,昭王绝不说二。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。妃子答应了,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(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)做报酬。
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,因为刚到秦国,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。就在这时候,有一个门客说:“我能把狐白裘找来!”说完就走了。
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。他先摸清情况,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,一时舍不得穿,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。
他便借着月光,逃过巡逻人的眼睛,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。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,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,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,送他回齐国。
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,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。
到了函谷关(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,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)正是半夜。按秦国法规,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,半夜时候,鸡可怎么能叫呢?大家正犯愁时,只听见几声“喔,喔,喔”的雄鸡啼鸣,接着,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。
原来,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,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。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?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,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,放他们出去。
天亮了,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,立刻派出人马追赶。
追到函谷关,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。
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。
故事出自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。成语“鸡呜狗盗”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