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学末进:意思是学识肤浅的晚辈。
拼音:mò xué hòu jìn
出处:金庸《笑傲江湖》二十二:教主美意,想我令狐冲乃后学末进,如何敢和教主比肩称兄道弟?
例句:去往芳林初级中学的车上,宇茵叔叔给国魅和清文讲了“末学后进”的历史故事。
扩展资料
同义词:
1、才疏学浅:意思是才学不高,学识不深(多用作自谦的话)。
拼音:cái shū xué qiǎn
出处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:“若学浅而空迟,才疏而徒速,以斯成器,未之前闻。”
译文:如果学识浅薄而空慢,才疏而只是快,因为这成器,以前没有听说过。
2、目不识丁:意思是指连一个字也不认识,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。
拼音:mùbùshídīng
出处:巴金《家》二十五: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,或者一个中年官僚,或者一个纨袴子弟,你难道也不反抗?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末学后进
“末学传统”是传统的一种谦虚的表现,“末学”的意思主要有以下几个:
1、肤浅无本之学,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。
2、自谦之词,犹言不才。
此外末学一词的出处不详。
与末学有关的成语:
1、诠才末学: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#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
2、末学新进:谓后学初进身。含贬义。
3、末学肤受: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,只学到一点皮毛。
4、末学陋识: 末学:学无根底;陋识:学识肤浅。
5、末学后进: 学识肤浅的晚辈。
扩展资料:
传统的常用谦词有以下几种:
一、“拙”字一族
拙笔:称自己的文字和书画。如:拙笔一幅,敬请惠存。
拙见:称自己的见解。
拙著:称自己的作品。
二、“小”字一族
1、小弟: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。如:小弟有一不情之请。
2、小儿:谦称自己的儿子。
3、小女:谦称自己的女儿。
三、“薄”字一族
1、薄技:微小的技能,谦称自己的技艺。如:薄技在身/愿献薄技。
2、薄酒:味淡的酒,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。如:薄酒一杯,不成敬意。
3、薄礼:不丰厚的礼物,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。如:些许薄礼,敬请笑纳。
四、“敝”字一族
1、敝姓:称自己的姓。如:敝姓王。(您)贵姓?
2、敝人:对人谦称自己。
3、敝处: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末学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谦词
禅宗之禅是“开悟明心,发起般若智慧”,是第六波罗蜜;
禅定之禅是“定”“静虑”;是第五波罗蜜。
前五波罗蜜皆是“资粮”,圆满前五,必证“般若波罗蜜”。触证真心之后;再修“六度”则是菩萨“实修”(未证真心之前,六度都是“相似行”)
古来多有“以定为禅”者,静坐至“一念不生”而求“开悟”;乃至以为“住于定中,一念不生”之心即是真心。这些都是“邪见”;不符佛理故。
下以经教证“以定为禅”之邪见:
《楞严经》云:“纵灭一切见闻觉知,内守幽玄,犹为法尘分别影事”;
将此做法定义为“法尘境”上之事,既是“六尘境”,必与意根相触而生“意识”,既是意识心;云何说为“真心”?
《坛经》云:“生前坐不卧,死后卧不坐;原是臭骨头,何为立功课?”
“惠能无伎俩,不断百日想;对境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?”
“不见一法存无见,大似浮云遮日面!”
南岳怀让禅师初遇马祖道一时,以“磨砖成镜”之喻开示其“禅不在坐卧”之真理。
如上等等事,不胜枚举;凡对经典及祖师言说有一点了解的人;皆能有基本的知见而具“拣择眼”。
而末法季,常有诸师因无力证得真心,却不愿舍名闻利养;对经典,祖师语视而不见;误会佛法,并以此邪见教导学人,正是违背经教,断人慧命,师徒同坠断常坑也。
南无般若波罗蜜
今天看到这么多师兄进行“法义辨正”,甚感欣慰;只是请不要作“人身攻击”,而应当“就事论事”;以免造成诽谤佛子之罪。
元音老人是否真悟的问题,末学举证并质疑如下;请有智佛子善思惟!
“那么心是什么? 性又是何物呢? 原来所谓心者,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,而是我们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,佛经称为六尘缘影,就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落谢的影子,简称曰集起为心。意思是说,我们本来没有心--思想和念头,而是由于有色等境在,才从各别的境缘上领受它的形象,产生认识,分别它的同异,安立名字,发生爱嗔,取舍,造作,才生出种种心念。这心是和环境集合起来而生出的,不是片面单独起的,所以称为集起为心,也就是现代学说所谓‘思想是客观环境的反映。”--《略论明心见性》(元音老人著)
末学对于此论,有质疑:真心“不生不灭”。云何而说为:“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”?这种“心”,是“根尘相触”而生的“六转识”,是生灭法,是“妄心”,明之何益?这种“心”,凡夫每日运用,能感知其存在,运作,能分别,推理,决策等,分分秒秒起住坏灭,与经教所说真心毫无相符之处。云何是“真心”,而文章以“明心见性”为题,故不可辩解为:“我所说者,是妄心而非真心”。否则,题目将改为:《略论意识觉知心》。
“性是生起心的根本,是心的本原。现代学说认为,它是生起心的能量。没有它,对境生不起心来。我们之所以能对境生心,全是它的作用。”--《略论明心见性》(元音老人著)
末学质疑:
作者明言:“性是生起心的根本”,可见上一段所说“心”,是能够生起的,不是远离“能所”的,是生灭法,是无常;
其次,明心见性之“性”,是“佛性”,“佛性”有二义:一者“成佛之可能性”(同于真心,如无此真心,不仅一切众生不能成佛,而且顿成死尸;乃至名为“无情”)。二者:见性者能真实眼见之佛性,此意则与真心“非一非亦”,真心为体,佛性为用;比如灯与光。
以上二义,皆不能证“(佛)性是生起(真)心根本”。何以故?真心本具,非从缘生。乃佛教“第一义谛”,如作者所说:“三藏十二部都是它的注脚”,名为“真常”+实相”,云何说为“生灭义”?
以上关于“真心”“佛性”,已成邪见(宣说佛法时,与佛法义理不相符者名为邪见,非是诽谤之词);则文章诸多论说,即为“似是而非”。大名望者,不见得是“真悟者”。
致于“匿名”师兄所说,末学以为师兄有所误会:
六祖云:“不思善不思恶、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”
如师兄所举,这个公案,是《坛经》之中最容易令人误会之处。与此类似者,有“平常心是道”,“即心即佛”等公案。
我们知道,禅宗以机锋接引而不可明说;触证真心,须是学人自悟;若悟者直接明说,学人不得开悟之功德受用(实则未悟),乃至不信而诽谤。因此:“向上一路,千圣不传”,非是“不传”,传也无益。因而,六祖亦不可能明说,此一句,虽是在危急关头,为免惠明将军纠缠而直言;其实,为惠明将军所说密义不可能显于《坛经》之中;仅是说了“先决条件”。
虚云老和尚所说:“一念未生之际,即是不生;不掉举、不昏沉、不着静、不落空,就是不灭。时时刻刻单单的的,一念回光返照,这不不生不灭,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”
如上,这叫“看话头”,并非是“参话头”;参,需要疑情生起(见山不是山境界);更不是“参透”之后的境界。而“看话头”,其实是“动中定力”,成就此定力者,方有开悟指可能。
虚老还说:“参禅的先决条件是一念不生”;请诸位佛子注意,是“先决条件”。
如上等等,皆是指月之指。非是月!若误会“此则是”,不免诽谤古来真悟祖师也!
另:“香光庄严”师兄所责,末学以为是误会“ionic豪”师兄;“ionic豪”师兄所说:是指元音老人将“前念已灭,后念未生”之心误会为“真心”(末学不知元音老人是否如是说;但此“率尔初心”,确是意识心)。并未说:“悟者是断意识心之人”。二者完全不是在说一回事。
诚如师兄所说,莫说悟者,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,只要在世间“化身”;也需要靠这个五蕴身弘法。而真心本身,永远不会作“我要说法”之想;真心本具“无我性”故;因此,以意识心等妄心来寻找真心才是“正确道路”;因此说:”不离世间觉”,“借假修真”等。
欢迎诸位师兄辩法!
末学合十顿首!
附:末学进入“百度知道”8个月;对法义问题,每有所知,必尽力回复;也会阅读其他师兄的回复;而以末学之浅陋,8个月来所见,很少有人能不坠断常;能以正知见;能以婆心回复。
而“ionic豪”师兄,虽是初来乍到,其回复之精彩,准确,末学未见能出其右者!观其言语,也没有见到对别人作“人身攻击”之言行;私下交流,于法义方面也能让末学获益良多。末学自量,“ionic豪”师兄超越末学不知几许。
诸位佛子,不可当面错过!更莫要随意诽谤!
今日在此未设一分“悬赏”之贴中,竟有人以为“ionic豪”师兄洋洋几千字恳切回复是“骗分”行为!偏狭以致如斯!令人叹息。
末学申明:将来当“高分悬赏”,提出种种问题请教“百度知道”中之同修。若有人能不违佛理作答。末学必当将所得之分,尽数供养于其座下。
末法惭愧佛子:深深海底行
合十顿首!
mò xué
①肤浅无本之学:末学肤受,贵耳而贱目者也。
②自谦之词,犹言不才:末学小生,词无足算。
诠才末学: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#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
末学新进:1。谓后学初进身。含贬义。
末学肤受: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,只学到一点皮毛。
末学陋识: 末学:学无根底;陋识:学识肤浅。
末学后进: 学识肤浅的晚辈。
如有帮助,请及时采纳,感谢亲的支持!
- 上一篇: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是什么意思?
- 下一篇:“是以圣人被褐怀玉”什么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