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音只有一个就没法听,事物单一就不能多姿多彩,食物只有一类就不能吃饱,物类只有一种就无法比较。
含义:这句话是强调要和谐而不同一,保持万物各自的特性和优点,让它们和而共生。
出自战国时期的《国语·郑语》
原文:声一无听,物一无文,味一无果,物一无讲。
释义:声音只有一个调就没有什么可听的,颜色都一样就不成好的色彩,味道一样就谈不上美味佳肴,事物单一就缺乏比较。
周太史伯与郑桓公讨论周朝的兴衰大势。太史伯从天命出发,说“民之所欲,天必从之‘’,着眼点必须落在人事。执政者如果闭目塞听,拒听不同意见,只能导致国家衰亡。古语说: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,现在多用这句话教导人们要听进步不同的意见,然后去选择最好的去实施。
扩展资料:
《国语》,又名《春秋外传》或《左氏外传》。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。左丘明(约前502—约前422);都君(今属山东省)人,姓丘,名明,春秋末期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散文家、军事家。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。任鲁国史官,为解析《春秋》而作《左传》。
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,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。它的思想中多反映了和谐、多元、尊重人民的传统儒家思想,“和合”思想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,协和万邦的国家观,和而不同的社会观,人心和善的道德观,在“声一无听,物一无文,味一无果,物一无讲“这种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”。
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衍生世间万物,所有东西都一致的话,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。“和”强调事物之间相济相成,补充其不足,使事物得位适度。“只有当多种事物之间能互相协调、配合及共处时,才达到“和实生物”的境界。
中华文明向来拥有贵和尚中、善解能容,厚德载物、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,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,我们对此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。
- 上一篇:“墙”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?
- 下一篇:“古调虽自爱,今人多不弹”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